风电配储,有多难?


继河南、山东、安徽等省份后,10月9日,河北省能源局发布《关于做好2021年风电、光伏发电市场化并网规模项目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》,明确要求“原则上”南网、北网市场化项目配建一定的调峰能力。这也标志着河北成为最新一个提出新增风电项目配储要求的省份。


01

缺少盈利模式


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自2020年初至今年10月,全国已有十多个省份陆续发布了新能源强制配备储能的要求。从目前发布的文件来看,各省份配备储能的要求大致包括了“储能规模在项目容量的10%—15%”“连续储能时长2—3小时”等条款,同时也要求配备的储能设备需具备调峰能力,并与市场化项目同步建成并网。
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储的“大潮”基本已席卷全国,但主动响应的风电开发商却“寥寥可数”。“现在已经获得核准的陆上风电并网项目中,如果没有前期要求,开发商基本没有主动配备储能设施的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截至10月14日,记者查阅了甘肃、广西等多省区发布的风电市场化项目公示,其中显示,配备有储能的项目仍只占少数,储能配备规模也大多仅在项目容量的5%—10%。
“为什么不配储?不配肯定是因为增加了成本。今年陆上风电行业已经全面平价,开发商也大多相应调低了利润预期。”上述风电业内人士告诉记者。
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教授陈永翀告诉记者:“从目前的成本来看,目前主流应用的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普遍高于0.5元/千瓦时,成本较高,加之国内市场机制建设滞后,绝大部分缺少盈利模式,业主投资储能的收益无法保障,因此缺乏自愿安装的积极性。”

02

风电配储更难


据市场研究机构天风证券测算,一个风资源相对较好、度电成本相对较低的风电项目,配储后的成本将增加30%—60%,而对于本身度电成本更高的风电项目来说,配储后度电成本很可能出现翻倍
实际上,在业内专家看来,风电作为一种具有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,其配备储能的情况与光伏储能也有所不同。据陈永翀介绍,不像光伏发电因昼夜差异和短时波动存在更为明显的峰谷特性,风电消纳匹配性较差,可能存在连续数天大风或无风天气的情况。风储结合应用的关键应在于通过合理的容量配置和适当的运行策略,来抑制因波动性和间歇性引发的系统冲击。
据了解,为保证相对稳定的功率输出,国内主流整机厂商也采用了风机变桨系统,采用高功率电池或超级电容器作为功率型储能系统,以确保风机在风速波动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的功率输出,以及在风力过大时能够让风机桨叶恢复到空档,实现安全停机。然而,功率型储能系统具备一定的调频功能,但不具备调峰能力。
在此情况下,陈永翀指出,相对于光伏配储而言,理想的风电配储调峰对于储能时长的要求更长,连续储能时长或需达到4—10小时,这一要求对于储能系统的度电成本要求也将更为苛刻。


03

期待政策破局


面对各地的配储要求和相对高昂的配储成本,在业内看来,建立健全的储能价格机制以及有效的“新能源+储能”项目激励机制将成为未来破局关键。早在今年7月,国家能源局就曾发布《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文件提出到 2025 年,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,其中“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、研究探索将电网替代性储能设施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”的表述一度振奋市场。


多位业内专家指出,目前风电配储主要仍是由各地政府与电网公司强制要求。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,还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撑,同时也需要各利益相关方转变观念,共同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可再生能源平价时代到来,多位业内专家也指出,技术的不断创新进步也将为风电配储带来新的市场空间。


上述风电业内人士指出:“今年以来风机设备价格快速下降,陆上风机单机功率也在持续提升,部分以前算不过账来的项目换上大机组后,现在也算得过来账了,开发商也有了一定的盈利空间。”


陈永翀也表示,随着可再生能源配备的电化学储能技术逐步走向成熟,安全性、成本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进步,未来5—10年内电池储能系统的度电成本将有望降至0.2—0.3元/千瓦时的水平。



更多新闻

资讯周报 | 储能行业要闻一览(3月6日-3月10日)

资讯周报 | 储能行业要闻一览(3月6日

3月6日,江苏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《江苏省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》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。市场成员包括各类发电企业、售电公司、电力用户、电网企业、江苏电力交易中心、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、储能企业等。其中售电公司包括独立售电公司和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

March 13, 2023 • By Hoenergy
资讯周报 | 储能行业要闻一览(2月27日-3月3日)

资讯周报 | 储能行业要闻一览(2月27

2月22日,益阳市人民政府印发《益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》的通知。方案提出,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。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,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。开展省、市(县)级和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。积极发展“新能源+储能”模式,加快风电、光伏发电与新型储能融合发展,加快电力需求响应平台建设,促进能源集约利用,解决弃水、弃风、弃光问题。到2025年,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以上;到2030年,我市电网尖峰负荷响应能力达到5%以上。

March 06, 2023 • By Hoenergy
资讯周报 | 储能行业要闻一览(2月20日-2月24日)

资讯周报 | 储能行业要闻一览(2月20

2月16日,江门市新会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公开征集对《新会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试点工作若干措施》意见建议的公告,公告显示,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。鼓励工业园区、企业厂房、物流仓储基地、公共建筑、停车场等建筑物屋顶,通过自建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,鼓励企业按照不少于装机容量10%的能力配备储能装置。

March 03, 2023 • By Hoenergy